近日,雄安新区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模式,通过集中31个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所有行政许可事项,启用“河北雄安新区行政审批专用章”,真正实现“一枚印章管审批”。
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,深化商事制度改革,持续推进“证照分离”“多证合一”,推动“照后减证”。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,在雄安新区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,探索实行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,推行容缺受理承诺。
专家指出,雄安新区之新在于创新。这座未来之城是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,包涵通中西、融古今的城市设计之新,更注重围绕推进新区规划实施,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改革就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涵,是打造“廉洁雄安”和服务型政府的核心要义。
改变以审代监、重审轻监体制,打造良好营商环境
4月2日下午4时,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叶梓办完了几笔业务,“这可是涉及新区建设,一点也不能马虎,不能误事!”
叶梓所说的几笔业务,是4月1日几家设计公司来政务服务中心了解启动区、容东片区控详规的相关情况。叶梓通过网上与各家单位交流,了解需求,然后报规划建设部门审理,经相关领导批准后,便给需求单位办理相关资料。一天时间办结,各单位备案签字后满意离开。
推进投资审批改革,加速释放投资活力,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雄安新区行政审批改革的重点。
为此,新区创新开展建设项目“一会三函”审批模式,将涉及建设项目投资审批的65个事项,集中到政务中心大厅现场审批,优化为“一会三函”4个环节,明显缩短雄安新区建设项目审批时间。
“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改革,是进行体制机制改革,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抓手和突破口。”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副局长宋涛表示,变权力为服务,为“双创”和降低市场门槛而服务,降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本,激发了市场活力。
“以前以审批代监管,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比比皆是,审批环节过于繁复,设置标准过高。审批中,很多企业很难进入市场,而批准后又监管不到位。”宋涛表示。
在体制机制改革中,新区考虑将不涉及国家安全、生命财产安全、重大资源调配等的事项,如服务于民计民生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去繁就简,实行以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为突破口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弱化审批权,变碎片化为集中行政审批。
新区突出顶层设计,推行“一枚印章管到底”的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,推动线上线下“一体化”融合发展,创新实施政务服务“四个一”和行政审批“六化”改革,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上构建“雄安特色”。
政务服务“四个一”,即进政务服务大厅“一扇门”即可办理所有便民服务和行政审批事项,还包括一窗受理、一网通办、一帮到底。
“六化”审批模式,是指强化行政审批改革顶层制度设计,推进构建事项清单化、许可标准化、人员职业化、审批电子化、平台一体化、审管联动化,实现事项最少、流程最简、审批快、服务优的工作目标。
宋涛表示,应该说,行政审批改革是新区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打造全国样板的重要支撑。
积极支持北京非首都功能存量和增量落地,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
截至目前,雄安新区本级注册登记的2585家企业大多来自北京,首批入驻市民服务中心的26家高端高新企业90%来自北京。
雄安新区市场主体准入,紧紧把握新区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个初心,积极支持北京非首都功能存量和增量落地。
随着北京大量优质高端高新企业、科研院所、事业单位来到雄安,为其创造宜居宜业宜商环境,是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重要职责。
为此,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专门开辟北京企业办理的“绿色通道”,提供优先高效的服务。企业名称登记即时办结,企业开办4日办结,营业执照2日办结,以后实现一日内出证。
目前,已有12家中关村企业入驻雄安新区,并与83家在京单位达成合作意向,拟在新区设立105个机构(项目)。
推动“放管服”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,就是承接省里下放的近200项行政审批事项,以及保定托管移交的26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,涉及规划、建设、经济、社会等各领域。
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力精简行政许可事项,将承接的382项行政许可事项,通过取消、下放、改为备案、暂不列入等方式,精简为227项,按照“应放尽放,能放则放”的原则进一步下放到三县实施办理。
今年,雄安新区将完成搭建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平台,推进事项标准化建设和线上线下“一体化”平台融合发展,完全建成“一枚印章管到底”的行政审批局模式。
未来,雄安新区将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,真正打造产权有效激励、要素自由流动、竞争公平有序、企业优胜劣汰的发展环境。结合大部制、扁平化的管理体制改革与特色,为实践探索创新政府治理体制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体制机制改革,打造服务型政府,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供雄安样本。(记者 张伟亚)
【上一个】 世界地球日丨行动起来!改变从这一刻开始 | 【下一个】 雄安新区范围内所有工业企业2020年前实现搬迁淘汰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