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广告智库
  • 思考:“火箭少女解散事件”能让我们学到什么?


    今天的文章聊聊最近火箭少女解散的事儿。之所以对这个话题有兴趣,是因为这是个非常好锻炼深度思考能力的机会。我一直有个观点,任何热点事件都可以拿来作为思维锻炼的素材,这次也不例外。


    这是一篇寓教于乐的逻辑思维教学,全文3223字,阅读需要5分钟。



    .......... 进入正文的分割线 ..........


    为了清晰说明问题,本文按照三个步骤来逐一解读这个事件。


    1. 背景(Situation):多方信息归总

    首先,把这个事件简单回顾一下:


    由腾讯《创造101》选出来的火箭少女队,其核心成员孟美岐、吴宣仪和张紫宁的经纪公司近期发出联合声明,宣称这3位成员退出火箭少女101团队,理由是工作行程超负荷,3位成员的身心健康受到巨大影响。


     


    另外,从其他渠道获悉,这次的退出早有征兆。早在7月份的时候,就有票务方传出消息,火箭少女8月份的活动全部取消。而这次解约事件的核心矛盾点集中在:


    究竟是履行“割裂式合约”,还是实行“两团并行制”。


    火箭少女的大部分成员,在参加《创造101》之前都是有自己经纪公司的。参加这个节目,就类似于家长把自己孩子送去参加比赛,比赛结束后赛事方却想要争夺孩子的监督抚养权。


    所谓割裂式合约,就是在未来两年里,火箭少女所有成员的商业活动均由腾讯负责代理,经济收益与成员的原经纪公司分成。这就相当于经纪公司把“孩子”(少女团成员)的监督抚养权全部交给了腾讯,原属于经纪公司的“抚养权”被割裂掉。


    而两团并行制,指的是除了火箭少女101的团队行程之外,以孟美岐、吴宣仪等为主的原经纪公司团队-宇宙少女团,也需要兼顾。这就等于自己的孩子除了要参加赛事方未来举办的各类活动之外,家长安排的自家活动也一个不能拉下。


    以上就是通过现有的新闻渠道,进行的简单信息归总。


    我们在分析任何问题的时候,信息归总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。通过在不同渠道搜集信息,来逐渐还原事件的客观整体原貌。


    分析复盘:


    在这个过程中,有两点需要注意:


    第一,是搜集信息的渠道尽可能多元,不要单一。表面上看,这是一则娱乐新闻,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商业利益纠纷事件。所以我们在搜集事件相关信息的时候,除了娱乐八卦等渠道,商业、财经类的媒体也需要多关注。一开始对事件进行定性,有助于我们精准找到相关信息源。


    第二,是进行信息的精简和整合。这起事件自爆发以来,光百度上就有上百万条新闻,然而核心矛盾实际上只有一个。这就要求我们在浏览信息的时候,需要对信息进行整合。表达同样观点的信息,选取最精炼的那个;表达差别观点的信息,分别找到各自的论证依据,然后将它们罗列出来。最后,对信息进行同类合并,异类列举,很快我们就能得到一张逻辑清楚的信息清单。



    2. 冲突(Conflict):捋清主要利益角色的关系

    还原了事件的整体原貌,我们就要透过表层,进行深入分析。这里有个技巧,就是找到这起事件中的主要利益角色。


    所谓主要利益角色,就是和事件有直接相关利益的人。他们是造成和推动事件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。


    通过新闻信息,我们不难看出,这起“火箭少女解散”事件,最直接的相关利益角色有下面几个:


    a. 经纪公司;

    b. 腾讯;

    c. 少女队成员;


    这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是:


    经纪公司培养少女队,同时为腾讯这种大平台输送偶像资源;腾讯通过自身强大的资金,制作团队和流量支持,帮助少女队迅速成名(例如打造节目《创造101》)。总结如下:


     


    随着少女队一夜成名,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。以孟美岐、吴宣仪为代表的少女队成员商业价值开始凸显。众多品牌广告,商业代言,综艺通告纷至沓来。如果说之前腾讯和经纪公司还专注于偶像培养,那么现在就进入了利益收割-偶像升级-利益更大化的商业循环中,三者的关系总结如下:


     


    而这次事件的核心冲突就出在商业收益这一环节(下图红色五角星部分)。


     


    经纪公司想要从少女队的商业变现中获利,但腾讯在中间插了一刀,劫走了未来绝大多数商业收益。这使得经纪公司不得不采取解约措施,来保证自己对偶像团体的绝对控制权。


    另一方面,腾讯在《创造101》上投入了巨大人力和财力,从投资的角度来看,现在也确实到了获取回报的阶段。然而,前期没有和经纪公司就利益分配问题谈拢,直接导致了后面的公开撕逼。


    所以,表面上这是个“艺人超负荷工作,身体不堪重负”的退出声明,实际上是对偶像团体未来控制权的争夺。


    分析复盘:


    作为事件的主要参与方,在分析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各自在事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,他们的诉求和行动分别是什么;接着,就要梳理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,他们是互相制约,彼此需要,还是穿一条裤子;最后,把这一系列关系,用简单的图谱画出来,一目了然。


    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多角色参与的复杂事件分析。包括但不仅限于人际关系分析,项目可行性分析,宫斗剧剧情分析等等,用途非常广泛。



    3. 破局(Solution):角色背后的实力角逐

    这一环节最有意思,所以我会重点讲。


    前面两步都是对现有信息的归总和提炼。到了这里,才是真正考验我们战略思考能力的时候。


    这个时候只用记住一点:商业环境下,所有个体(或组织)的行为,都是趋利避害的。


    偶像行业属于内容制造行业。偶像对粉丝进行人设树立,内容输出;粉丝花钱购买偶像的作品,进而完成情感绑定;平台和经纪公司从中进行商业运作,赚取利润。


    这中间唯一不被利益驱动的,就只有粉丝,这个我会放在后面来讲。


    前面简单分析了经纪公司,腾讯以及少女队三者之间的利益纠葛。接下来想要破局,我们同样可以从这三方面的角度来逐一解析。


    首先是经纪公司。


    经纪公司的优势,是手上拥有众多的偶像团体资源,他们属于内容的供给方。手握孟美岐、吴宣仪的经纪公司们,无疑掌握了《创造101》里最大的两张王牌。然而,想要让她们迸发出巨大的商业价值,还需要渠道


    这个渠道,不仅是优质内容曝光的渠道,更是商业变现的渠道。如今偶像制造也要赶上互联网时代的快车,借助巨头的力量开疆扩土,而最稳妥的互联网变现方法只有三种:广告,游戏和电商。


    游戏自不必说,腾讯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游戏公司;电商方面,腾讯手握京东和拼多多,已经快能和阿里巴巴分庭抗礼;最后一个广告,本质上是流量生意,而腾讯早已建立起自己的流量帝国。不管是腾讯视频,还是微信,甚至是00后喜欢用的QQ,全都是巨大的流量池。


    所以无论哪种渠道,腾讯都具备巨大优势。然而,腾讯的软肋同样明显,它缺乏优质的内容供应者。少了这个大前提,渠道的价值就跑不出来。这跟腾讯的微视打抖音难打是一个道理。


    偶像本质上就是优质的内容供应者。无论唱歌,跳舞还是演戏,这都属于内容输出,粉丝为这些内容付费。他们并不关心偶像背后的经纪公司和平台之间如何撕逼,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偶像能够发展顺利。


    根据前面的分析,平台和经纪公司之间是一种互相制约,又彼此需要的关系,无论哪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。除非引入了外部更强大的力量来打破这个平衡(例如经纪公司联合起来抵制腾讯,或者腾讯联合其他流量平台来加强对经纪公司的制约)。


     


    所以目前,这个事情破局的关键在偶像自己,以及偶像背后的粉丝身上。谁能够以更优厚的条件满足偶像及其粉丝的需求,谁就掌握了主动权。


    而粉丝的诉求特别简单,那就是让自己的偶像获得优质的发展资源和空间。


    因此,裹挟巨大金钱和流量的腾讯,以及具备丰富偶像制造经验的经纪公司,谁能先一步做到这点,为这些少女们争取到更好的媒体和商业资源,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上风。


    而一旦取得了粉丝的支持,在舆论公关战上就可以先扳回一城。接着自己退居幕后,前台利用粉丝的力量给对方造成压力,一切问题迎刃而解。


    所以接下来,应该是一出合纵联横的好戏。要么经纪公司和腾讯坐下来和解,要么就是各自布下阵营,谁先打通偶像制造-商业变现的闭环,谁就占据主动。


    而作为少女队的成员们,此刻同样在考验她们的战略眼光。如果选择站队,谁能够在未来给自己带来足够的上升发展空间,这是值得反复思量的问题。


    分析复盘:


    在面对复杂格局的问题时,破局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素。


    在这个案例中,得益于《创造101》的巨大成功,火箭少女队的孟美岐、吴宣仪已经具备成为稀缺资产的能力。她们的去留直接影响了经纪公司和腾讯的博弈结果,而站在她们背后的粉丝更是拥有主导战局的力量。


    越早清楚这一点,后面的战略方向也会越清晰。


    以上就是对“火箭少女解散事件”的简单解读。实际上这个分析思路,就是简化版的《金字塔原理》。按照事件背景,冲突分析,解决方案这三个步骤来层层递进。


    最后我还是要说一句,恭喜杨超越顺利成为火箭少女队头牌。


    正所谓“人在家中坐,C位天上来。”


    【上一个】 又一波【七夕】文案分享 【下一个】 如何运营好知乎账号,成为一名知乎大V?